跟珍莉花去看了灰闌。一個我本來有點懷疑<灰闌>這兩個未怎樣讀的舞台劇。
《灰闌》改編自布萊希特殿堂級劇作《高加索灰闌記》。可能,你不知道誰是布萊希特,更不知道《高加索灰闌記》,但是,你可能會聽聞過一個講述包青天如何善用灰闌妙計來斷定生母的故事。而《高加索灰闌記》本身就是受到這個中國古代故事所啟發而成的。然而,布萊希特把這個中國古代名著顛覆,從另一個婦人的角度,改寫成一個發生於高加索地區,內容和主旨都完全不同的故事。
故事發生於春秋戰國時代鄭國的邊境。那是一個群雄互奪君位、長期兵荒馬亂的時代,一個卑賤的婢女古如紗,把夫人於走難時留下了的獨生子-小段拾回來,捱盡苦頭地把他撫養成人。怎料,夫人卻在多年後再一次出現,並要求取回這個可以承繼貴族財產的唯一子嗣。最後,負責審理此案的地方官沈石德,決定在地上畫一個圓圈。因為他相信,在快要把孩子撕成兩半的一剎那間,「誰是生母」的問題便自會有答案……
而在劇場正式開始之前,有一場的序幕,一場關於「高鐵」的序幕。此與劇場本身的中心也是相去不遠,劇本所探討的是「地權誰屬」這一個看似只屬於古代的問題。
不論是中國又或是西方的國家,古時都是行封建的制度,一座城市的主榷也只不過是一小部份人之間的遊戲,只不過是上流社會的把戲。把那時候的社會問題放回今時今日的社會,只是,看上是有一點點的過時,一點點的不合時代,沒有時代感。
只是,一場的序幕,卻是牢牢的把兩者聯繫起來。
到底,土地應該是誰所有的?是政府,是當榷者,還是住在城中的人們?特別是最近的高鐵事件,不得不令人覺得政府本著「發展就是硬道理」去處理今次的矛盾。「我們要發展經濟,所以我們要建高鐵,其他的應該讓開」,也許,政府本身的想法不是這樣,可是,做出來的卻是眼高手低。
怎樣才可以把資源好好的分配,可能是一個政府現在雖然面對的最大問題。
筆調一轉,劇場的最後一幕正正是全劇的高潮所在,前面的佈排都只是為了這一幕而來。沈石德所做的只不過是本著人的本性而行,誰都知道,一個母親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子女受苦,而沈石德正正就是用這一點的人性。
我們有一句俗語「生娘不及養娘親」,如果,沈石德問小段,他想跟隨那一個,我也許會打賭,小段一定會寧願跟古如紗,即使他們的生活不是過得太好。話說得太多,也是沒有意思,感情很多時候,跟金錢談不上任何的關係。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